因循至七、八日之久,而自下利,若寒实解,则脉必紧去而暴微,其证必手足由冷而反温,是知邪随利去,为欲解也。不得不归之于万物所归之胃。
其论散见诸篇,今合为一集,以便后学。大抵表热里寒,脉必沉迟;里热表寒,脉必滑数,须当郑重光曰:皮肤者,骨髓之外,浮浅之分也;骨髓者,皮肤之内,沉深之分也。
盖传经热邪,从外入于内者,仍当从内出于外也,故曰:汗出愈。尺以候阴,弱涩者,阴血不足也,故谓复不可下,其当亟行温补,又可知矣。
张锡驹曰:实则谵语者,阳明燥热甚而神昏气乱,故不避亲疏,妄言骂詈也。不知脉沉者,由其人肾经素寒,里阳不能协应,故沉而不能浮也。
伤寒六、七日,脉微,手足厥冷,烦躁,灸厥阴,厥不还者,死。如未经丸药下之,自下利者,则为内虚,内虚之利,脉当微弱而厥,今反和而不微厥,此为内实有热,非内虚有寒也,虽下利乃热利也。
此轩岐、仲景立伤寒、温病、热病之名义也。况手足厥,上焦不结,惟结膀胱关元之处,故曰:冷结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