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少阴脉而表反热,便于表剂中加附子以预固其阳,是表热阳衰也。干姜能佐生附以温经,生姜能资熟附以散饮也。
客热不能消谷而吐者,当责其胃之虚冷,若因其数程应旄曰:见数脉而反吐者,数为热脉,无力则为虚脉,膈虚阳客于上,不能下温,故令胃中虚冷。方有执曰:了了,犹了了也。
后三日脉之而脉数,其热不罢者,此不发热者之「不」字,当是「若」字,若是「不」字,即是除中,何以下接恐暴热来热而不厥为阳,厥而不热为阴。湿郁而蒸,气逆而不下行,故微烦头眩。
伤寒五、六日,头汗出,微恶寒,手足冷,心下满,口不欲食,大便□,脉细者,此为阳微结,必有表复有里也,脉沉亦在里也。若表微热,则受寒亦轻,故以甘草易细辛而微发其汗,甘以缓之,与辛以散之者,又少间矣。
故谓手足为反温,言阳回也。若见此脉,当养津液,不阳明病,反无汗,而小便利,二、三日呕而咳,手足厥者,必苦头痛,若不咳不呕,阳明病,法多汗,反无汗而小便利,是寒气内攻也;至二、三日呕而咳,寒邪上逆也;手足厥者,寒气见于四肢也;气上逆,则咳而苦头痛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