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由真阳虚极,不能化生真阴,阴液已枯,其人定然少神气短,肌肤全无润泽。法宜专清胃热,如人参白虎汤、大小承气汤之类是也。
因外感而致者,由邪从外入,或在皮肤,或在肌肉,或在经输,或在血脉,或在脏腑,正气受伤,心君不宁,故不得卧。以阳治阴,即益火之源,以消阴翳。
诚有如钦安所论五因,各因皆有辩认阴阳虚实之凭据,可谓详矣。病人或八九日,十余日,外邪未解,入于里分,身虽发[1]势原本作"热",据文义改。
真阳一衰,群阴蜂起,故现子午潮热,子午二时,乃阴阳相交之时,阳不得下交于阴,则阳气浮而不藏。 近来痘科,一见痘点,专以解毒、升散、清凉,如赤芍、生地、连翘、枳壳、银花、大力、黄芩、当归、麦冬[1]、花粉、荆芥之类。
犯心二字,是犯心君居处气也。他书有寒疝、水疝、筋疝、血疝、气疝、狐疝、阴疝、痜疝、心疝、肝疝之异,名目虽多,总无一定不易之理。
此阴盛逼阳,从手脱也,急宜回阳收纳为主。此是阳越于外也,急宜回阳收纳,不可妄用滋阴、升散。